微信登录

1927年 - 34岁 - 参加八七会议,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

风云际会:“枪杆子里出政权”的历史强音

1927年,中华大地正被浓重的阴霾所笼罩,年轻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自成立以来最为严峻的生死考验。就在这一年,34岁的毛泽东参加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八七会议,并提出了“枪杆子里出政权”这一振聋发聩的著名论断,犹如一道划破暗夜的闪电,为陷入迷茫的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行的方向。

1927年,蒋介石、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,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,国共合作全面破裂,大革命宣告失败。一时间,白色恐怖笼罩全国,无数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倒在敌人的屠刀之下,党的组织遭到严重破坏,革命形势急转直下。在这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,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,纠正和结束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,确定党在新时期的斗争方针和任务,中共中央于8月7日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,即八七会议。

此时的毛泽东,已经在革命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思考。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无畏的勇气,在八七会议上发言。毛泽东着重批评了陈独秀在农民问题上的错误,指出党在大革命时期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是一大错误。他大声疾呼:“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,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。”这一论断,是对中国革命斗争经验的深刻总结,也是对当时严峻形势的清醒认识。

在旧中国,反动势力凭借着强大的武装力量对人民进行残酷的统治。没有革命的武装,就无法打破旧的国家机器,无法推翻反动政权。大革命的失败,正是因为陈独秀等右倾机会主义者放弃了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,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,束手无策。毛泽东提出“枪杆子里出政权”,深刻地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,强调了武装斗争在中国革命中的极端重要性。

“枪杆子里出政权”这一论断,不仅为当时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斗争的方向,而且在之后的革命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。八七会议后,毛泽东受中共中央委派,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前往长沙,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。他亲自组织和发动农民、工人和革命士兵,拿起武器,向国民党反动派发起了英勇的反击。虽然秋收起义最初遭遇了挫折,但毛泽东果断放弃攻打大城市的计划,率领部队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,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——井冈山革命根据地。

在井冈山,毛泽东领导红军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,创建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战略战术。他提出了“敌进我退,敌驻我扰,敌疲我打,敌退我追”的十六字诀,有效地打击了敌人,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。通过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,开展土地革命,发动广大农民群众,中国共产党逐渐积累了革命的力量,形成了“农村包围城市,武装夺取政权”的正确革命道路。

此后,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,人民军队不断发展壮大,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,最终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,建立了新中国。历史雄辩地证明,“枪杆子里出政权”这一论断是完全正确的,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。

回顾1927年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“枪杆子里出政权”这一伟大论断的历史时刻,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,这不仅是一个理论的创新,更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发扬。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坚定信念、勇于担当和敢于斗争的精神。在新时代,我们依然要铭记这一重要论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,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,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保障。同时,我们也要学习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智慧和勇气,在新的历史征程中,不断探索创新,为实现国家富强、民族振兴、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