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登录

1926年 - 33岁 - 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

领路农运:1926年毛泽东的使命担当

1926年,33岁的毛泽东担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,这一任职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,成为推动中国农民运动走向高潮的关键节点。

彼时的中国,正处于风云变幻、革命浪潮汹涌澎湃的时代。帝国主义的侵略、封建军阀的混战,让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。而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,更是遭受着沉重的压迫与剥削。他们辛勤耕耘,却收获寥寥,不仅要承受高额的地租和苛捐杂税,还要忍受地主豪绅的欺凌与盘剥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农民问题成为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,发动和组织农民参与革命,成为推动中国革命胜利的关键力量。

毛泽东深刻地认识到了农民的力量和农民问题的重要性。他早年就深入农村进行调查研究,对农民的生活状况、思想动态和革命需求有着极为深刻的了解。早在1925年,毛泽东就在湖南韶山一带组织农民协会,开展了一系列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斗争,积累了丰富的农民运动经验。担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后,他以更大的热情和更坚定的决心,全身心地投入到领导全国农民运动的工作中。

为了培养农民运动的骨干力量,毛泽东主持创办了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。这所讲习所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革命青年,他们在这里接受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农民运动实践培训。毛泽东亲自授课,他以生动形象、深入浅出的方式,向学员们讲解农民问题的重要性、农民运动的策略和方法。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际调研成果,引导学员们深入思考中国革命的道路和方向。在他的教导下,学员们不仅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,更培养了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顽强的斗争精神。这些学员毕业后,奔赴全国各地,成为推动当地农民运动发展的中坚力量。

在毛泽东的领导下,农民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起来。农民协会如雨后春笋般在各个乡村建立,农民们团结起来,向封建地主阶级发起了猛烈的冲击。他们开展了减租减息、抗捐抗税等斗争,打击了地主豪绅的嚣张气焰,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状况。同时,农民们还积极参与政治活动,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力量,成为维护地方治安和支持革命斗争的重要力量。

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引起了反动势力的恐慌和仇恨。他们对农民运动进行了疯狂的镇压和破坏,污蔑农民运动是“痞子运动”“糟得很”。面对反动势力的污蔑和攻击,毛泽东挺身而出,为农民运动进行了坚决的辩护。他亲自到湖南等地进行实地考察,撰写了著名的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》。在报告中,他以大量的事实为依据,热情洋溢地赞扬了农民运动的伟大功绩,指出农民运动是“好得很”而不是“糟得很”,是“革命先锋”而不是“痞子运动”。他深刻地分析了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,强调只有发动和依靠广大农民,才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。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》的发表,为农民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和舆论保障,进一步推动了全国农民运动的高涨。

1926年,33岁的毛泽东担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,这一时期他所做出的卓越贡献,不仅为当时的农民运动指明了方向,更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他对农民问题的深刻洞察和对农民运动的正确领导,充分展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革命家的远见卓识和非凡智慧。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,只有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,特别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,才能实现中国革命的伟大目标。毛泽东在这一时期的经历和贡献,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,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