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 Lua 编程中,协同程序(coroutine)是一种强大的控制结构,它允许程序在执行过程中暂停和恢复,这为处理异步操作、模拟多线程等场景提供了便利。而 coroutine.resume 函数则是启动和恢复协同程序的关键。本文将详细介绍 coroutine.resume 函数,并通过示例代码展示如何使用它来启动协程。
协同程序与线程有些相似,都可以实现程序的并发执行。但与线程不同的是,协同程序是协作式的,意味着它们的执行需要手动控制。一个协同程序可以在执行过程中暂停(使用 coroutine.yield 函数),并在之后的某个时刻恢复执行。
coroutine.resume 函数用于启动或恢复一个协同程序的执行。其语法如下:
status, [value1, value2,...] = coroutine.resume(co, [val1, val2,...])
参数说明:
co:要启动或恢复的协同程序对象。val1, val2,...:传递给协同程序的参数。返回值说明:
status:一个布尔值,表示协同程序是否成功启动或恢复。如果为 true,表示成功;如果为 false,表示出现错误。value1, value2,...:协同程序通过 coroutine.yield 函数返回的值,或者在协同程序结束时返回的值。
-- 创建一个协同程序local co = coroutine.create(function()print("协程开始执行")-- 暂停协程coroutine.yield()print("协程恢复执行")end)-- 启动协程local status, result = coroutine.resume(co)print("第一次启动协程状态:", status)-- 恢复协程local status2, result2 = coroutine.resume(co)print("第二次恢复协程状态:", status2)
coroutine.create 函数创建一个协同程序对象 co,该协同程序包含两个 print 语句和一个 coroutine.yield 语句。coroutine.resume(co) 启动协程,此时协程开始执行,输出 “协程开始执行”,然后遇到 coroutine.yield 语句暂停执行。coroutine.resume 函数返回 true,表示协程成功启动。coroutine.resume(co) 恢复协程的执行,协程从 coroutine.yield 语句处继续执行,输出 “协程恢复执行”。coroutine.resume 函数返回 true,表示协程成功恢复。
-- 创建一个协同程序local co = coroutine.create(function(a, b)local sum = a + bprint("协程接收到的参数:", a, b)print("参数之和:", sum)-- 暂停协程并返回结果coroutine.yield(sum)end)-- 启动协程并传递参数local status, result = coroutine.resume(co, 3, 5)print("协程返回的结果:", result)
a 和 b,计算它们的和,并通过 coroutine.yield 语句返回结果。coroutine.resume(co, 3, 5) 启动协程,并传递参数 3 和 5。协程接收到参数后计算它们的和,并通过 coroutine.yield 语句返回结果。coroutine.resume 函数返回 true 和协程返回的结果。| 操作 | 函数 | 说明 |
|---|---|---|
| 创建协程 | coroutine.create(func) |
创建一个新的协同程序对象 |
| 启动或恢复协程 | coroutine.resume(co, [val1, val2,...]) |
启动或恢复一个协同程序的执行,并可以传递参数 |
| 暂停协程 | coroutine.yield([val1, val2,...]) |
暂停当前协同程序的执行,并可以返回值 |
通过使用 coroutine.resume 函数,我们可以方便地启动和恢复协同程序的执行,从而实现程序的协作式并发。在实际应用中,协同程序可以用于处理异步 I/O、游戏开发等场景。